冬至|温暖至,把心带回家。
二十四节气中,冬至是极特殊的。
从古至今,民间均有“冬至大似年”的说法,人们对冬至尤其重视,把它看得和“岁首”一样重要。
冬至后阴气达到极点,阳气开始上升,古人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福祉,所以把它定为一年节令的开端。
良辰吉日,故然要举行庆典。
今年的冬至时间为
2017年12月22日00:27:53
農歷丁酉雞年十一月初五
数九「一九」第一天。
古人对冬至的看法
阴极之至
阳气始生
日南至
日短之至
日影长之至
故曰「冬至」。
在古代是如何过冬至的?
先秦以冬至为岁首,君王每逢冬至便不再过问国政,百姓也可以在家听五天音乐。
汉朝时称“冬至”为“日至”,官场要举行贺节之仪,并放假休息,民间要给父母尊长拜节。
唐朝时,“京师最重此节,虽至贫者,一年之间,积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备办饮食,飨祀先祖”。
《乾淳岁时记》说宋朝“冬至三日之内,店肆皆罢市,垂帘饮博,谓之做节”。《豹隐纪谈》中说:“吴门风俗多重至节,谓曰肥冬瘦年,互送节礼”。
《帝京岁时纪脚记载: “长至,南效大祀,次旦百官进表朝贺,为国大典。绅耆庶士,奔走往来,家置一簿,题名满幅,传自正统己巳之变,此礼顿废。然在京仕宦流寓极多,尚皆拜贺。预日为冬夜,祀祖羹饭之外,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。谚所谓‘冬至馄饨夏至面’之遗意也”。由此可知,直至明朝正统己巳年以前,冬至节一直是十分热闹。
明代宗时官方不再过冬至节,但民间还一直沿袭旧俗。
冬至的习俗
祭天祭祖
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。“祭天”即是古代的“郊祀”礼,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,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。
在民间,也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。闽台有俗谚“冬至大过年,唔(“不”的意思)返无祖宗”,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,表示年终有归宿。
在广东潮汕地区,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,去祠堂祭祀祖先,此后家人围桌共食,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,午餐家人聚会。
而在广东惠安,冬至节除了祭祖,还有清明节相同的一些习俗,如冬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,修坟迁地也没有忌讳。
数九九
九九消寒图
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“交九”或“数九”,即从冬至这—·大起,每隔九天作为一个“九”,共分成9个“九”,共九九八十一天,8l天之后便进入春天。
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、景物特征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,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:
一九二九不出乎,
三九四九冰上走,
五九六九沿河看柳,
七九河开,
八九雁来,
九九加一九,
耕牛遍地走。
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,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。
圆仔贴门
在闽南,潮汕一带,每逢冬至,除了吃汤圆外,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,象征团圆、吉利。
吃饺子
在我国北方,每年农历冬至日,有吃饺子的习俗。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
冬至吃饺子,是不忘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之恩”。至今南阳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
汤圆
古人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冬至吃汤圆,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更是普遍,民间也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。汤圆取圆形象征天与阳,以红白二色寓意阴阳交泰。
每逢冬至日清晨,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,并用糖、肉、莱、果、更豆、萝卜丝等做馅,包成冬至团,不但自家人吃,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。
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、“圆满”,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。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”。
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,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、花糕和糯米粉圆子,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。
红豆米饭
在江南一带,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的冬至习俗。
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,作恶多端,死在冬至这一天,死后变成疫鬼,仍残害百姓。但是,这个疫鬼最怕赤豆,因而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,用以驱避疫鬼,防灾祛病。
吃馄饨
冬至时节,吃的习俗真不少,除了饺子,较为常见的还有吃馄饨。
据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冬至馄饨夏至面。”说冬至这天,北京人家多食馄饨。
馄饨名号繁多,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,而广东则称云吞,湖北称包面,江西称清汤,四川称抄手,新疆则称曲曲。
在有些地区人们会吃
糍粑、年糕、桂圆煮蛋、老母鸡汤等美食,
都有各自的美好寓意。
糍粑
年糕
桂圆煮蛋
今日冬至,
陪家人吃个团圆饭。
可跟三两朋友聚聚餐。
仍在外工作的,
也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。
即使是一个人,
今日也要好好照顾自己。
古人对冬至的看法
阴极之至
阳气始生
日南至
日短之至
日影长之至
故曰「冬至」。
古人对冬至的看法
阴极之至
阳气始生
日南至
日短之至
日影长之至
故曰「冬至」。